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大学体育1-4 |
课程模块 |
通识必修 |
课程编码 |
160001001、160001002、160001003、160001004 |
适用专业 |
非体育专业 |
课程性质 |
必修课程 |
学分 |
4 |
开课学期 |
1、2、3、4 |
总学时 |
138 |
理论学时 |
8 |
实验、实践学时 |
130 |
考核方式 |
考查 |
先修课程 |
无 |
后续课程 |
无 |
制订单位 |
6165cc金沙总站 |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中华民族体质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体育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形成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合格人才。本课程是学生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卫生习惯,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大学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花样跳绳是一门新兴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发展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38学时,分别为大学体育(1)30学时、大学体育(2)36学时、大学体育(3)36学时、大学体育(4)36学时,每个学期1学分,共4学分。大学三、四年级参加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每学年0.5学分,成绩达到60分者,方可获得学分。获得上述5个学分即为大学体育课程通过,方可获得毕业证。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使学生初步掌握花样跳绳的基本动作要领,正确掌握花样跳绳一级规定套路的八个动作,为二级规定套路打下基础。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健康常识、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置以及科学锻炼的知识、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道德素养和体育竞赛观赏水平。(运动参与、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3: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学会运用体育锻炼来调解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在运动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失败、挫折等的感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提高对社会的贡献意识。(社会适应)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1.师德规范 |
1.1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规范。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2.教育情怀 |
2.1 具有从教意愿,对教师职业持有正确认知,对教师工作持有积极情感。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4 |
2.3 关心、尊重、爱护学生,立志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路人。 |
3.学科素养 |
3.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4 |
3.2 明确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4 |
4.教学能力 |
4.1 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具备科学指导锻炼的能力 |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5.班级指导 |
5.1 掌握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初步判断、分析产生常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教育策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6.综合育人 |
6.1 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识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6.2 了解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内涵和方法。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
7.学会反思 |
7.1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备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4 |
8.沟通合作 |
8.1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沟通交流的技能,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
表2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课程目标4 |
1.师德规范 |
M |
L |
L |
M |
2.教育情怀 |
L |
|
|
L |
3.学科素养 |
L |
|
|
L |
4.教学能力 |
|
L |
M |
|
5.班级指导 |
M |
|
L |
M |
6.综合育人 |
M |
L |
M |
H |
7.学会反思 |
L |
|
|
L |
8.沟通合作 |
H |
M |
|
H |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具有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具有中支撑,L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具有低支撑。
[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1.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程,项目有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男子排球、舞龙舞狮。
2.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 大学体育(1)共15周,实行9周运动选项学习,6周身体素质练习。大学体育(2)、(3)、(4),18周,实行9周运动选项学习,6周身体素质练习,3周第二选项学习。
3.运动选项课主要教学内容:各运动选项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运动项目有:(1)篮球;(2)排球;(3)足球;(4)乒乓球;(5)羽毛球;(6)网球;(7)武术;(8)太极拳;(9)跆拳道;(10)健美操;(11)体育舞蹈;(12)啦啦操;(13)民族健身操;(14)瑜伽;(15)器械健美;(16)民族体育;(17) 花样跳绳;(18)体育保健康复。
4.体育保健康复课主要教学内容:养生体育、运动处方、医疗体育、机体康复方法等以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项目。
表3 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教学单元 |
课程内容 |
课时 |
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选择) |
第一单元 |
运动选项 |
18 |
知识讲授、示范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 |
第二单元 |
身体素质 |
12 |
知识讲授、示范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 |
第三单元 |
第二选项 |
6 |
知识讲授、示范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 |
合 计 |
36 |
|
注:教学方法包括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实地调研、成果展示、现场操作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 运动选项(18学时)
1.主要内容:各运动选项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功能;理解运动项目相关技术动作的内涵,各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健康常识、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置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的体育知识指导锻炼,利用体育锻炼调解情绪等。
3.教学重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4.教学难点:运用体育相关知识指导锻炼、调解情绪。
第二单元 身体素质(12学时)
1.主要内容:上肢、下肢、腰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
2.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3.教学重点:上肢、下肢、腰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
4.教学难点:耐力素质训练。
第三单元 第二选项(6学时)
1.主要内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该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基本技术的学习。
4.教学难点:运动兴趣培养。
表4 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课程目标4 |
第一单元 |
M |
H |
H |
H |
第二单元 |
L |
H |
H |
H |
第三单元 |
L |
H |
H |
H |
表5 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课程目标4 |
1.知识讲授 |
M |
H |
H |
H |
2.示范指导 |
|
M |
|
L |
3.课堂讨论 |
L |
L |
M |
H |
4.小组合作学习 |
M |
H |
H |
H |
[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运动选项课:身体素质成绩30%+运动选项成绩50%。
1)、身体素质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
2)、运动选项成绩根据各项目考核方案执行。
体育保健康复课:
1)考勤20%,
2)运动处方设计80%。
2.考试方式:运动选项课为技能测试,体育保健康复课为运动处方设计。
[成绩评定]
采用平时成绩+身体素质+运动选项成绩评定学生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30%,运动选项占50%。
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构成。其中,出勤占50%、课堂表现占50%。
表6 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与依据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课程目标4 |
出勤 |
M |
L |
L |
L |
课堂表现 |
H |
H |
M |
H |
身体素质 |
M |
H |
H |
M |
运动选项 |
M |
H |
H |
H |
[教学建议]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和调解方法。
注意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王建中主编:《大学体育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8.
参考书目:
1石雷.《大学体育选项指导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6.
[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意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应考虑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度。